“智慧”标准建设进入关键期
2018/2/27 10:17:51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处于实践阶段,是加快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和关键时期。作为建设智慧城市最基础的工作,我国在国家标准建设、各城市标准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与国际标准保持了良好的互动,为国际标准作出中国贡献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中国区)首批试点工作会在成都举行,会议通报了2017年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评审结果,四川成都和广东佛山南海区顺利通过ISO最终评审,开始启动相关工作。据了解,2017年6月ISO决定启动试点工作,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遴选10个城市,对已发布和在研的11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进行为期两年的针对性测试和验证,其中中国5个城市,欧洲3个,美国和日本各1个,最终结果将于今年5月份公布。
  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市川芳明告诉记者,此次遴选中国城市之所以占比较大,一方面缘于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智慧城市实验基数和规模都比较大,政府积极性高,城市参与度广,很多地区都有“智慧”的需求,是进行试点测试的首选。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立项的智慧城市标准达34项,发布5项,进入报批阶段的16项,处于草案征求意见、待送审等阶段的共13项。中国的智慧城市标准建设已步入快车道。
  国家标准稳步推进
  当前是我国加快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和关键时期,2018年预计还将再发布10多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制定标准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工作。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组织和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有不同理解,切入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标准工作就是要让各方统一认识,规范技术要求,将智慧城市的最佳实践固化下来,引导、助力其他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认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处于实践阶段,是加快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和关键时期。
  2012年底,住建部发文表示将进行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并印发《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作为评审参考,这一文件虽然较为框架性,但却为之后的标准建设提供了借鉴。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之路也由此开启。
  2013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迎来高峰,各部委相继开展试点工作,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需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在标准化方面却没有新的进展,各部委的考核标准也只局限于自身领域,覆盖面不足。直到2013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组建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正式开始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而后又与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初步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整体评价指标体系,2020年实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是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2016年11月《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正式发布,涵盖新型城镇化、高端制造、交通管理、工业安全、农业服务、文物管理等多个方面。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国家标准委广泛征集地方和各部委的意见,在万碧玉的印象中,“大大小小的讨论会开了无数次,对个别难度高、协调范围大的指标甚至还进行了二次意见征求,最终才形成初稿”。
  2017年世界标准日,国家标准委又集中发布了《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信息资源》和《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智慧城市世界--智慧城市建设门户网站,智慧城市资料和交流中心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